衣锦还乡的成语故事


衣锦还乡

拼音yī jǐn huán xiāng

基本解释衣:穿;锦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;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。

出处《南史 刘之遴传》:“武帝谓曰:‘卿母年德并高,故会卿衣锦还乡,尽荣养之理。’”


衣锦还乡的典故

吴越武肃王钱谬早年家境贫寒、生活困窘,后来迫于生计始投身军旅,未想竟由此发迹,终致割据称王,占有吴越十三州土地,成为一方霸主。显贵后,他决定效仿汉高祖故事荣归故里,打算好好在家乡人面前炫耀一下。于是一面下令将家乡改命为“衣锦军”,并在故宅旧园基础上大修宫殿楼阁,穷极壮丽一时,另一面又召聚亲朋故旧、邻里乡人整日笙歌燕舞,欢宴不休,甚至于把自己幼时玩耍嬉戏的地方披上锦绣彩缎,表示不忘过去。他同时自鸣得意地令乡人四处传唱自己的《还乡歌》,以歌功颂德,家乡因此蔚为轰动,热闹非凡,人称当年汉高祖刘邦唱《大风歌》时也不过如此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衣锦还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食指大动 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献鼋于郑灵公,公子宋与子家将见,子公之食指动。”
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
引鬼上门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二:“吾本等好意,却叫得‘引鬼上门’,我而今不便追究,只不理他罢了。”
自力更生 孙中山《中国问题的真解决》:“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。”
长夜之饮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
乐道好古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投石问路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此名为‘投石问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沟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实地,再没有听不出来的。”
半路出家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官僚主义 毛泽东《必须注意经济工作》:“第二,动员群众的方式,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。”
到此为止 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叹口气:‘完了。到此为止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