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初贞长剑丞过湖居偕往看桂花满觉陇遂至理安寺
[近现代]:陈三立
盛秋故侣临湖壖,邀观十里传馨桂。岩峦回复烟岚消,一径交花满晴吹。
坟头两株异枝干,葳蕤丹蕊璎珞细。止箯仰面眩眼目,光景醉人尤物最。
深入草木皆佛性,断续溪声初引睡。俄惊楠竹上穿霄,十年重认午眠寺。
写经作塔诸天寂,窜影入林飞翮避。遗基补筑松巅阁,围带列屏蓄山气。
二客病跛阻攀登,坐听寒滴觅新句。别僧飞翠湿日脚,微笑已得西来意。
盛秋故侶臨湖壖,邀觀十裡傳馨桂。岩巒回複煙岚消,一徑交花滿晴吹。
墳頭兩株異枝幹,葳蕤丹蕊璎珞細。止箯仰面眩眼目,光景醉人尤物最。
深入草木皆佛性,斷續溪聲初引睡。俄驚楠竹上穿霄,十年重認午眠寺。
寫經作塔諸天寂,竄影入林飛翮避。遺基補築松巅閣,圍帶列屏蓄山氣。
二客病跛阻攀登,坐聽寒滴覓新句。别僧飛翠濕日腳,微笑已得西來意。
唐代·陈三立的简介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...〔
► 陈三立的诗(180篇) 〕
清代:
李希圣
事过方知大祸临,君臣相对但沾襟。死棋著著犹堪覆,长夜漫漫直到今。
三户亡秦那可得,诸公误国是何心。当时痛哭书还在,吞炭年来口已瘖。
事過方知大禍臨,君臣相對但沾襟。死棋著著猶堪覆,長夜漫漫直到今。
三戶亡秦那可得,諸公誤國是何心。當時痛哭書還在,吞炭年來口已瘖。
明代:
顾清
人物西江第一流,八年麾盖滞东州。新恩宠亚三湘镇,远道争迎五两舟。
春宴喜闻京国语,云帆高望渚宫收。公馀为有江湖思,还采蘋花寄旧游。
人物西江第一流,八年麾蓋滞東州。新恩寵亞三湘鎮,遠道争迎五兩舟。
春宴喜聞京國語,雲帆高望渚宮收。公馀為有江湖思,還采蘋花寄舊遊。
近现代:
刘永济
剩水残山思不禁,小屏欹枕费沉吟。才秾合作云裳想,粉褪难温梦蝶心。
白地锦,紫光金,何缘寥落到如今。遥知淅淅巴山雨,未抵泠泠楚客琴。
剩水殘山思不禁,小屏欹枕費沉吟。才秾合作雲裳想,粉褪難溫夢蝶心。
白地錦,紫光金,何緣寥落到如今。遙知淅淅巴山雨,未抵泠泠楚客琴。
宋代:
苏辙
少年不办求良药,老病无疑生白须。
下种已迟空怅望,无心犹幸省工夫。
少年不辦求良藥,老病無疑生白須。
下種已遲空怅望,無心猶幸省工夫。
清代:
许传霈
百卉俱飘息,丛桂出高冈。年年七八月,空际散天香。
有桂独后发,若自甘退藏。繁枝零玉露,翠节霏轻霜。
百卉俱飄息,叢桂出高岡。年年七八月,空際散天香。
有桂獨後發,若自甘退藏。繁枝零玉露,翠節霏輕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