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李贺的诗 > 王濬墓下作

王濬墓下作

[唐代]:李贺

人间无阿童,犹唱水中龙。

白草侵烟死,秋藜绕地红。

古书平黑石,神剑断青铜。

耕势鱼鳞起,坟科马鬣封。

菊花垂湿露,棘径卧干蓬。

松柏愁香涩,南原几夜风!

王濬墓下作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世上已经没有王濬,还听到有人传唱但畏水中龙。

墓草被烟雾笼罩日益枯萎,秋藜经霜后颜色愈红。

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,随葬的青铜剑因锈蚀而烂断。

墓地周边已渐成农田,坟冢已被马鬣般的荒草所封盖。

菊花在雨露多时会茂盛繁发下垂,干枯的蓬草倒伏在荆棘丛生的路上。

略带涩味的松柏之香,王濬已死于南原,没有了风光。

注释

王濬:字士治,恢廓有大志,平吴有功。卒,葬柏谷山。

阿童:王濬的小名。

水中龙:指王濬。

白草:草经霜而白。

藜:一年生草本植物,嫩叶可食。一作“黎”。

古书:指碑刻上的文字。黑石:墓石。

鱼鳞:形容耕地连接排列之状。

坟科:坟上的土块。一作坟斜。马鬣封:坟墓封土的一种形式。

南原:王濬的墓地所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闵泽平.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.武汉:崇文书局,2015:63-64

王濬墓下作创作背景

  朱自清《李贺年谱》认为此诗作于李贺北游潞州时。钱仲联《李贺年谱会笺》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四年(809)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。吴企明《李贺集》认为此诗作于元和三年(808)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吴企明 编选.李贺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33-35

王濬墓下作鉴赏

  此诗为怀古之作。率领水军平定东吴的王濬,虽然逝去多年,但他的功业一直为后世人们所传颂。诗人来到他的墓地,所见一片荒凉。寒烟之中,衰草发白枯死。荆棘丛生,藜草红得凄惨。墓碑上的字迹,随着岁月的侵蚀,早已模糊不清。想必当日殉葬的青铜宝剑,恐怕都已经断裂。农民开垦的耕地,一天天逼近墓地。在这马鬣形的土封,在荒野中显得那样突兀。周遭枯萎的菊花,丛生的荆棘,更增添了几分悲凉。在松柏的芳香中,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。

李贺简介

唐代·李贺的简介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...〔 ► 李贺的诗(207篇)

猜你喜欢

哭从兄弟铁峰八首 其二

明代苏葵

夜闲历记对床言,不信云亡若尚存。兰蕙旧时环堵室,棠梨明日殡宫门。

浮生已了真成了,窀穸无闻不用闻。诸弟想应能干蛊,莫将遗事扰英魂。

瞻云街 其二

清代胡星阿

瑶窗屈曲倚崇阿,金染斜阳碧染莎。帘幕晓寒鸠雨细,池塘春静燕泥多。

桂旌冉冉迷湘竹,莲步盈盈隔汉波。为问画楼西畔路,花香月色近如何。

俚言奉送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昼锦

明代孙之獬

石头王气藉公扬,突尔县车鬓未苍。供茹芝探四皓紫,欲分金乏雨疏黄。

勒名鼎上虫鱼瘦,赐浣湖中烟月长。只恐东山栖不稳,九州转运苦戎羌。

杂诗 其二

清代邹尧廷

岩疆数十里,良楛各异族。地连颍与毫,犷悍习成俗。

颇闻道旁言,谓我少严酷。抚心良自惭,十载负民牧。

赠张濆榜头被驳落

唐代赵嘏

莫向花前泣酒杯,谪仙依旧是仙才。
犹堪与世为祥瑞,曾到蓬山顶上来。

春梦轩,为江西按察司书吏张永年赠别

元代张昱

百年妄引几曾停,看取池塘草又生。蝶戏落花真自适,莺啼深院欲谁惊?

卢郎此去应如愿,宋玉从来最有情。一枕好风吹酒觉,不愁春梦不分明。